期货的基本概念解析

07/16 2025

期货何经理
+微信
电话咨询

1. 定义与核心特征

期货(Futures)是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,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交易形式。

其核心特征包括:

标准化:期货合约的商品种类、数量、质量、交割时间等条款均被交易所统一规定,唯一变量是价格。

杠杆性:投资者仅需缴纳合约价值的5%-20%作为保证金,即可撬动全额交易,放大收益与风险。

双向交易:支持做多(买入)和做空(卖出),无论市场涨跌均可获利。

交割机制:大多数投资者通过平仓对冲了结合约,但企业可选择实物交割(如商品)。

 

2. 期货合约的构成要素

标的物:如黄金、原油(商品期货),或股票指数(金融期货)。

合约规模:如1手黄金期货对应1000克黄金。

交割月份:如沪铜期货分为1月、3月等合约月份。

价格限制:涨跌停板制度(如±7%)防止市场剧烈波动。

 

3. 期货市场的功能

价格发现:通过公开竞价形成未来价格,反映市场供需预期。

风险管理:企业可通过套期保值锁定成本或利润,例如农民卖出农产品期货对冲价格下跌风险。

投机与套利:投资者通过预测价格波动获利,套利者利用市场价差实现无风险收益。

 

4. 交易机制与风险

保证金制度:交易所每日盯市结算,若保证金不足可能触发强制平仓。

交割风险:个人投资者需在合约到期前平仓,否则面临实物交割的复杂流程。

杠杆风险:高杠杆放大收益的同时,也可能导致本金快速亏损,需严格止损。

 

5. 市场参与者

套期保值者:实体企业通过期货对冲现货价格波动风险。

投机者:通过买卖合约赚取价差,增强市场流动性。

套利者:利用跨市场或跨期价差获利,促进价格合理化。

 

6. 历史与发展

期货起源于欧洲远期交易,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(CBOT)推出首个标准化合约。中国于1990年重启期货市场。

 

-->